7月11日,由中國記協組織的第二十四屆中國新聞獎、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評選工作啟動了一項重大改革:增設審核環節。往年出現的“不該評上的評上了”、高校新聞系東森房屋不敢把獲獎作品當作範文的現象,有望得到改觀。
  7月11日至16日,“兩獎”審核工作在全國宣傳幹部學院展開。審核工作按照《中國新聞獎、長江韜奮獎評固態硬碟選辦法》,在提交定評委員會之前,對參評作品、參評者申報材料進行審核,提出意見,為定評委員會確定參評資格和有關事項提供參考。中國記協主席田聰明說:“從全國數以億計的新聞作品中評選出來的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,如果有瑕疵,這絕對不可接受!”
  據此,中國microSD記協明確提出,倡導正氣先正己,倡導公平先公平。中國記協從自身做起,以“走轉改”的精神,為“兩獎”評選營造風清氣正的環境。在舉國上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中,中國記協要把“兩獎”評選做到讓廣大新聞工作者滿意,讓社會滿意。
  大約再也找不到比這群人更“吹毛求疵”的人了。古代人們把“校對”叫“校讎”,就是像揪住仇人一樣把書籍的差錯揪出來。審核委員會32位委員,分成11組,各就各位,也像揪仇人一樣,“狙擊”每一件永慶房屋參評作品里的錯誤。
  河南日報總編輯助理高李麗委員在審讀一篇系列報道時,讀著讀著,感動得哭起來,讀完後一看,發現其他審讀專家建議退回,她哭得更傷心了:“這麼好的一篇作品,就因為幾處文住商不動產字上的‘硬傷’失去了評選資格。”
  這種情況引發了審核委員們的爭議:這是在評“中國新聞獎”還是在評“中國語文獎”?尤其是網絡作品,錯別字如“的地得”混用相當普遍。對網絡作品能否寬鬆一些?
  中國記協評獎辦公室的柳婷婷介紹說,中國新聞獎制定了嚴格的評選標準,比如作品存在錯別字、標點符號錯誤、多字、漏字等情況,不得獲一等獎;以上錯誤出現兩次以上(含兩次)的,不得獲獎。
  審核委員會主任、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認為,要想讓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成為全國新聞工作者學習的範本,並且在國際交往中能夠毫無愧色地代表中國新聞界的職業水平,評選標準必須從嚴。
  本次“兩獎”審核委員會共審核656件參評作品,建議撤銷評選資格的87件。此前,經評獎辦公室審讀,已退回明顯不符合評選標準的作品69件。
  “如果中國新聞獎某一個大項全部空缺,怎麼辦?”記者問。“那就空缺!”田聰明毫不猶豫地說,“就是要讓新聞界引起震動。我們不能降格以求,寧可置之死地而後生。”
  作為今年改革的又一個亮點,中國社科院新聞所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等全國11家教研機構可以報送參評作品,審核委員們對此高度肯定。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系主任翁昌壽認為:“推選作品的渠道多樣化,可以增加公信力。高校相比較而言更為超脫,更像‘第三方’,能讓審核與評選更為客觀、公正。中國新聞獎應該經得起新聞界乃至社會各界和時間的檢驗。”
  文/《光明日報》  (原標題:中國新聞獎評選改革 增設審核環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n85vnmv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